close

這裡的「一個人」其實不只一個人,指得是正和你話的那個人。

這個問題從幾個禮拜前浮現在腦中,也試著整合了一下,幾次想要寫
出來,但總是覺得好像還不夠具體,怕寫了幾句之後就詞窮了。

但連著發生一些事後,這個問題慢慢佔據著思維,也在上禮拜去台中
時,試著對人表達一次。

當時,我是這麼舉例的:

「一個小學生問你一加一等於多少,和一位教授問你一加一等於多少,
 你覺得你的回答會是一樣的嗎?」

也許因為他是應用數學系的同學,所以我這樣舉例。

但現在我想到另外一個例子:

一個不滿五歲的小孩問你月亮上面有什麼,和老師、同儕以相同的問
題來問你的時候,你的答案又是什麼?

小孩嘛!騙騙就行了,
「月亮上住著一位嫦娥仙子和一隻兔子唷!」
「她為什麼會住在那裡呢?」
「因為她吃了長生藥,所以就飛上去了呀!」
「那我也要吃!」

有人敢這樣對老師、同儕鬼扯嗎?
(當然不是不可以,這部份不深究。)


為什麼回答會不一樣?

若跟小孩子解釋得很科學,一來可能還聽不太懂,二來沒有小孩子該
有的夢想,那麼早接觸現實的社會幹嘛?最後,可能引發一連串的問
題,招架不住。索性,編織夢想。

至於對其他人,把學過的東西拿出來吧!別人不會想聽到很爛、很簡
單的答案,這些他早知道了,說點他不知道的東西吧!


可不可以一樣?

廢話!但要注意的是,意義?

跟老師說嫦娥的故事叫連消帶打,不失幽默;
與小孩講科學的現象稱不茍言笑,略顯古板。


前二個禮拜,禮拜六下去搬家,但開門的鑰匙卻在苗栗。

家父為之大怒:「你們都不會想,早就該跟人講好,昨天去苗栗也不會
順便去拿!........(之後的話還是消音吧)」

父!你把孩兒給想簡單了,我要是早知道,我會不去拿嗎?我不過就
比早五個小時知道而已。(這段我當然是沒說出來)


前幾天,在網路上跟人聊了一會兒,
記得有一段是這樣的(不然就是我掰的)

「最近很多事要做!很難找出時間。」
「你何時有空?」
「大概後天。」
「何時?」
「後天!!!」

如果換成下面的話怎樣:

「最近很多事要做!很難找出時間。」
「你何時有空?」
「大概後天。」
「何時?」
「下午二點以後吧!」


不談問題為什麼要問得那麼簡短不清楚,也不論這例子的巧合性。
只談這二種不一樣的回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。

我要說的只有:你把「一個人」想簡單了。

如果你認為他問「何時」是因為沒看到的話,當然會重覆同樣的回答。
但若你認為他看到了,但又問一樣的問題,是不是有別的意思?

話又說回來,把人想簡單其實是難免的,這根本是很常見的一件事,
畢竟處理簡單的東西比處理難的東西輕鬆,腦細胞也不用一直消耗;
讓自己從門縫裡看人,不使自尊受到傷害,也不是一件壞事。

結論:與其冀望別人不把自己想簡單,不如把自己簡單化。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dolphwolf 的頭像
adolphwolf

安靜的狼

adolph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