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身為長期受儒家文化催眠的人大概很難想像︰和風中殘燭的老爸一起生活有那麼困難嗎?作者的理由是她會全心投入照顧爸爸而失去自我(P21)‥‥‥‥很美的理由,讓人不忍苛責。西方人真的是比較重視個人自由,所以連這種親情之事也可以這麼理性地分析,作者在最後整理出來的心得又再一次提到安養院的好處。安養院這東西還真只有他們想得出來,因為啊,在東方社會裡,一定會有一個人「很倒楣」地一生都活在家庭裡,通常是女人。日本進入高齡社會後,也使得老人照護的問題急迫突顯(《看護工向前衝》可以參考)。總之,作者完全不能妥協於父親的懇求,堅決將他送到夏木公寓,並常常來看他來填補內心的不安。一直到路易死去,讀者也無法判斷這個決定是不是比較好的。作者很快便帶過了不跟老爸住的決定,那畢竟不是本書的重點,而路易看似融入了夏木的生活裡了‥‥‥‥
 一篇篇的日記,在五年裡描述和父親相處的日子,不是連續,這點讓讀者感覺不到路易的衰弱,只能靠作者的敘述猜想而已,感受不深。也許這樣很好。日記的內容有快樂、也有衝突矛盾、有悲傷、也有深深的無奈與無助,在學習老爸的最後一堂課中,每每都有新的體會,甚至原本無解的問題,也在時機配合極巧妙的諮商過程裡,好像說給病人聽,其實也是說給自己聽的專家意見裡,自然就解套了。這本書也因為這幾篇搭配的案例豐富起來,作者從二種角色當中完成了自己,也讓老人看護能有更多面的探討。
 作者打算用這本書告訴讀者的事情很多,個人對父親的追悔很少。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adolphwolf 的頭像
adolphwolf

安靜的狼

adolphw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